旅游線路分類
西藏拉薩布達拉宮





- 1
- 2
- 3
- 4
- 5
門票信息: 旺季(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門票200元(僅供參考),淡季(每年的11月1日至次年的4月30日)門票100元( 旺季(每年(nian)(nian)的(de)5月1日(ri)至(zhi)10月31日(ri))門票(piao)(piao)200元(yuan)(yuan)(僅(jin)供參(can)(can)(can)考),淡季(每年(nian)(nian)的(de)11月1日(ri)至(zhi)次年(nian)(nian)的(de)4月30日(ri))門票(piao)(piao)100元(yuan)(yuan)(僅(jin)供參(can)(can)(can)考)。金頂門票(piao)(piao)10元(yuan)(yuan)(僅(jin)供參(can)(can)(can)考),珠(zhu)寶(bao)展10元(yuan)(yuan)(僅(jin)供參(can)(can)(can)考),靈塔殿(dian)10元(yuan)(yuan)(僅(jin)供參(can)(can)(can)考)。可以免費參(can)(can)(can)觀(guan)布達(da)拉宮腳下(xia)的(de)雪城(cheng)景(jing)點。 旺季需提前(qian)1天(tian)(tian)到西門憑(ping)身份(fen)證領取預約(yue)券,第2天(tian)(tian)根(gen)據預約(yue)券所標(biao)的(de)時間(jian)(提前(qian)20分(fen)鐘(zhong))由正(zheng)門(南門)進(jin)入(ru)買票(piao)(piao)參(can)(can)(can)觀(guan),每天(tian)(tian)限票(piao)(piao)2300張(zhang)。
景點地址:西藏(zang)拉(la)薩(sa)市北(bei)京中路35號
交通信息: 布達拉(la)宮位(wei)于拉(la)薩市中(zhong)心,從游(you)客集中(zhong)住宿的北京東路(lu)可步行前往,出租(zu)車10元,三輪車3~5元可抵達。
西藏拉薩布達拉宮簡介:
布達拉(la)(la)宮(gong)在西藏(zang)拉(la)(la)薩西北的(de)瑪布日山(shan)上,是著名的(de)宮(gong)堡式建(jian)筑群(qun),藏(zang)族古建(jian)筑藝術(shu)的(de)精華。
布(bu)達(da)(da)拉宮始(shi)建于公(gong)元7世(shi)紀(ji),是藏王松(song)贊(zan)干布(bu)為(wei)遠(yuan)嫁西藏的(de)(de)唐朝文(wen)成公(gong)主而建。在拉薩海拔3,700多(duo)米(mi)的(de)(de)紅山上建造了999間房屋的(de)(de)宮宇--布(bu)達(da)(da)拉宮。宮堡(bao)依(yi)山而建,現占地41萬平方米(mi),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mi),宮體主樓13層(ceng),高(gao)115米(mi),全部(bu)為(wei)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liu)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xiong)偉,是藏族古建筑藝術(shu)的(de)(de)精華(hua)。被譽為(wei)高(gao)原圣殿。
布達拉(la)宮(gong)主體建筑為白宮(gong)和紅宮(gong)
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辦事機構所在地,高七層。位于第四層中央的東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夏司西平措),是布達拉宮白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17平方米,這里是達賴喇嘛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場所。第五、六兩層是攝政辦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處第七層兩套達賴拉喇嘛冬季的起居宮,由于這里終日陽光普照,故稱東、西日光殿。
紅宮,主要是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和各類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達賴喇嘛法體的靈塔,其中以五世達賴喇嘛靈塔為最大。西有寂圓滿大殿(措達努司西平措)是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的享堂,也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25平方米,內壁滿繪壁畫。其中,五世達賴喇嘛去京覲見清順治皇帝的壁畫是最著名的。殿內達賴喇嘛寶座上方高懸清乾隆皇帝御書“涌蓮初地”匾額。法王洞(曲吉竹普)等部分建筑是吐蕃時期遺存的布達拉宮最早的建筑物,內有極為珍貴的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祿東贊等人的塑像。殊勝三界殿,是紅宮最高的殿堂。現供有清乾隆皇帝畫象及十三世達賴喇嘛花費萬余兩白銀鑄成的一尊十一面觀音像。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筑,1933年動工,歷時3年建成。此外還有上師殿、菩提道次第殿、響銅殿、世襲殿等殿堂。
布達拉宮還有一些附屬建筑,包括山上的朗杰札倉、僧官學校、僧舍、東西庭院和山下的雪老城及西藏地方政府的馬基康、雪巴列空、印經院以及監獄、馬廄和布達拉宮后園龍王潭等。
1300余年來,布達拉宮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卷軸畫);還有貝葉經、甘珠爾經等珍貴經文典集;表明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系的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銀品、瓷器、琺瑯、玉器、錦緞品及工藝品,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
1959年以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布達拉宮的維修和保護,除常年撥給專門維修經費外,1988年國務院決定撥出巨款對布達拉宮進行大規模的維修,并于次年10月隆重開工,在藏漢族工程技術人員的團結協作下,工程歷經五年,勝利竣工,布達拉宮這一民族文化瑰寶,以新的魅力,吸引著千千萬萬的國內外游客。
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
唐初,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赤尊公主為妻,為夸耀后世,在當時的紅山上建九層樓宮殿一千間,取名布達拉宮以居公主。據史料記載,紅山內外圍城三重,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有松贊干布的跑馬場。當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 王朝滅之之時,布達拉宮的大部分毀于戰火。
明末,在蒙古固始漢的武力支持下,五世達賴 建立葛丹頗章王朝。公元1645年,開始重建布達拉宮,五世達賴由葛丹章宮移居白宮頂上的日光殿,1690年,在第巴桑杰嘉錯的主持下,修改紅殿五世達賴靈塔殿,1693年竣工。以后經歷代達賴喇嘛 的擴建,才達到今日的規模。
布達拉宮外觀13層,高110米,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由東部的白宮(達賴喇嘛居住的地方 ),中部的紅宮(佛殿及歷代達賴喇嘛靈塔殿)組成。紅宮前面有一白色高聳的墻面為曬佛臺,在佛教的節日用來懸掛大幅佛像掛毯。
堅固的結構、華麗的造型
布達拉宮整體為石木結構宮殿外墻厚達2~5米,基礎直接埋入巖層。墻身全部用花崗巖砌筑,高達數十米,每隔一段距離,中間灌注鐵汁,進行加固,提高了墻體抗震能力,堅固穩定。
屋頂和窗檐用木制結構,飛檐外挑,屋角翹起,銅瓦鎏金,用鎏金經幢,寶瓶,摩蝎魚和金翅烏做,脊飾。閃亮的屋頂采用歇山式和攢尖式,具有漢代建筑風格。屋檐下的墻面裝飾有鎏金銅飾,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寶,有濃重的藏傳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滿了鮮艷的彩畫和華麗的雕飾。內不廊道交錯,殿堂雜陳,空間曲折莫測,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
布達拉宮是漢藏藝術交流融合的結晶,是宗教藝術的寶庫
布達拉宮內部繪有大量的壁畫,構成一座巨大的繪畫藝術長廊,先后參加壁畫繪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時間。壁畫的題材有西藏佛教發展的歷史,五世達喇嘛生平,文成公主進藏的過程,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剛是一部珍貴的歷史畫篆。布達拉宮中各座殿堂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和佛教藝術品。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座落在靈塔殿中。塔高14.85米,是宮中最高的靈塔,塔身用黃金包裹,并嵌滿各種珠寶玉石,建造中耗費黃金11萬兩。其它幾座靈塔雖不如達賴喇嘛靈塔高大,其外表的裝飾同樣使用大量黃金和珠寶,可謂價值連城。
落拉康殿(dian)中(zhong)有(you)大(da)型(xing)銅制壇(tan)城(cheng)(cheng),壇(tan)城(cheng)(cheng)是佛(fo)教(jiao)(jiao)教(jiao)(jiao)義中(zhong)世(shi)界構(gou)造的立(li)體模型(xing),也是佛(fo)居住,說(shuo)法的講壇(tan)。造型(xing)別致,裝(zhuang)飾華麗。
薩松郎杰殿中供奉有用藏、漢、滿、蒙四中文字書寫的康熙皇帝長命牌位和乾隆皇帝畫軸。表現了歷代達賴同中央政府的隸屬關系。在一些殿中還懸掛有清朝皇帝的匾額。在達賴居住的宮殿中還有大量豪華陳設、服飾。
整座(zuo)布(bu)達(da)拉宮(gong)堪稱是一座(zuo)建筑藝(yi)術(shu)與佛教藝(yi)術(shu)的博物館,也是中華各民族團(tuan)結和國家統一的鐵證(zheng)。
【建筑殿堂簡介】
建筑外景: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迭,主樓高117米,共13層,東西長370余米。山下附屬建筑有雪老城、龍王潭等。它是當今世界上海撥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筑群。
東庭院(德央夏):系白宮正門前面平坦廣闊的平臺。面積為1500余平方米,其西面為白宮主樓,東面為僧官學校,南北面為住房。
白宮門廊:此門廊有通往白宮的大門,四壁均繪有壁畫,其中北壁繪有文成公主進藏圖,南壁繪有五世達賴喇嘛晚年封桑杰嘉措為第斯(執政)的文告。
東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夏司西平措):系白宮主殿,也是白宮最大的殿,面積為717平方米,內有34根柱。北側面設達賴喇嘛寶座,上方懸清同治皇帝御書“振錫綏疆”匾額。殿內四壁滿繪宗教故事和歷史人物的壁畫。原達賴喇嘛坐床等重要慶典均在此舉行。
西日光殿:此殿是早期修筑的達賴喇嘛的起居宮,位于白宮頂層。由福地妙旋宮、福足欲聚宮、喜足絕頂宮、寢宮和護法殿組成。
東日光殿:此殿是十三世達賴喇嘛晚年擴建的起居宮,位于白宮頂層。由喜足光明宮,永固福德宮、護法殿、長壽尊勝宮和寢宮組成。
彌勒佛殿(強康):主供彌勒佛塑像。左右為長壽3尊,仙女頓珠卓瑪等,殿內沿供有其他佛像和佛塔,西側設有八世達賴喇嘛寶座。
金頂區:金頂區位于面達拉宮的最高處。金頂指的是靈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頂,共7座,金頂上有許多鎏金裝飾。金頂區四周,尚有經幢、經幡等裝飾。
壇城殿(魯朗康):殿堂中心為桑旺堆巴壇城,東面為德卻壇城,西面為吉杰壇城。桑旺堆巴(密集)、德卻(勝樂)、吉杰(大威德)均為密宗本尊。殿內四周繪聲繪有壁面,大都是佛教名人名寺及教史。
殊勝三界殿(薩松朗杰):殿內供奉一塊用藏、漢、滿、蒙4種文字書寫的“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牌位。牌位上方所供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圍有金剛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內尚有十三世達賴喇嘛用萬兩白銀鑄造的十一面音像。這是紅宮中一座重要的佛殿,有些重大活動在此殿舉行。
長壽樂集殿(其美德丹吉):此殿堂設有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喜措的寶座,沿墻的佛龕中供奉千尊無量壽佛像。殿內還供奉“埃革則底”護法神和宗喀巴塑像等2000余尊佛像。
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通高12.97米,用優質黃金包裹的靈塔面鑲嵌的珠寶上萬顆,可謂世間珠玉寶石蕓萃。殿內陳設著各種法器、祭器。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坐像前陳設一座由20萬顆珍珠串成的珍珠塔(曼陀羅)。第3層樓四壁均為十三世達賴喇嘛一生的傳記壁畫。
上師殿(喇嘛拉康):殿內主要供奉著西藏著名上師的塑像。佛龕中尚有吐蕃王朝贊普像、賢者像等數千尊和佛塔上百座。
七世達賴喇嘛靈塔殿:七世達賴喇嘛靈塔供奉在殿堂中央,殿內尚有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坐像,以及佛龕、經書架等。
圣觀音殿(帕巴拉康):殿門上方懸掛清同皇帝御書“福田妙果”匾額。殿內正中央供奉的檀香木質自在觀音像,為松贊干布所依本尊,屬布達拉宮的稀世珍品,尚有合金質的六面閻羅王等許多珍貴的佛像和佛塔。
八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殿內主要供奉八世達賴喇嘛降白嘉措坐像及其靈塔,并在靈塔前供有八瑞物、八吉祥、七政寶等。
九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殿內主要有九世達賴喇嘛靈塔、九世達賴喇嘛隆朵嘉措和宗喀巴的坐像,尚有經書架等。
時輪殿(堆廓拉康):殿中心有銅質鎏金時輪壇城1座,其周圍有時輪神像和歷算家塑像100余尊。
釋迦能仁殿(土旺拉康):主供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排列其八大弟子立像,殿內設有七世達賴喇嘛寶座以及存放手抄甘珠爾經典。
無量壽佛殿(蔡巴拉康):殿中間的佛座上供奉9尊無量壽佛塑像以及白度母、綠度母塑像各1尊。殿堂四周滿繪壁畫。
法王洞(曲吉竹普):系七世紀葉蕃時期的建筑,被西藏佛教徙尊稱為法王的松贊干布當年曾在此修行。殿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以及吐蕃王朝大臣噶爾東贊(祿東贊)和吞米.桑布扎等塑像,后者相傳為藏文創始人。尚有早期珍貴的壁畫。
普賢追隨殿(公桑吉珠康):殿中間佛座上供奉銅質鎏金釋迦尼坐佛,左右為觀世音和五世達賴喇嘛像等。
響銅殿(利馬拉康):此殿供奉的佛像皆為響銅(合金)鑄造,有釋迦牟尼像、無量光像等約3000余尊,其中大明宣德和永樂時內地制造的塑像可達上百尊。
紅宮二回廓:素有畫廓之稱。回廓四周滿繪面達拉宮修建史、紅宮落成慶典和佛事活動等壁畫。
西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努西平措):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面積達725平方米,內有44根柱子。西端設達賴喇嘛寶座,上方高懸清乾隆皇帝御書“涌蓮初地”匾額。殿堂四周滿繪壁畫,面積達280平方米,其中五世達賴喇嘛進京覲見清順治皇帝的壁畫是極為珍貴的藝術品和歷史資料。殿內木構梁檁均有木雕鏤空佛像以及各種動物和花紋圖案。
菩提道次第殿(朗仁拉康):主供藏傳佛教祖師宗喀巴坐像,殿內還供奉格魯派及噶當派名人銅像等。
持明殿(仁增拉康):主供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銀鑄塑像,其東側為8尊蓮花生傳承祖師塑像,西側為8尊蓮花生變身塑像。殿內尚有8座銀鑄善逝佛塔,經書架上存放著第司桑杰嘉措時精刻的甘珠爾經。
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色東康):殿堂高3層,內有16根柱,殿中央供奉的五世達賴喇嘛靈塔通高12.6米,塔身用金皮包裹,耗費黃金3721公斤,塔面鑲嵌各種珠寶上萬顆,殿內尚有十世和十二世達賴喇嘛靈塔,以及8座鑲有各種珠寶的銀質善逝佛塔等。
世襲(xi)殿(沖熱拉康):殿堂正(zheng)中(zhong)并(bing)列供奉金質釋迦(jia)牟尼塑(su)像(xiang)和銀質五世達賴(lai)喇嘛(ma)(ma)塑(su)像(xiang),其(qi)(qi)右側(ce)是(shi)一世到四世達賴(lai)喇嘛(ma)(ma)塑(su)像(xiang)等。西(xi)側(ce)是(shi)藥(yao)師八(ba)如(ru)來塑(su)像(xiang)。鄰西(xi)墻是(shi)十一世達賴(lai)喇嘛(ma)(ma)克珠(zhu)嘉(jia)措坐(zuo)像(xiang)及其(qi)(qi)靈(ling)塔(ta)。東(dong)、北壁的經書架上(shang)存放著藏文(wen)丹珠(zhu)爾經。
【宮藏文物】
布達拉宮所有宮殿、佛堂和走廊的墻壁上,都繪滿了壁畫,周圍還有各種浮雕。壁畫和雕塑大都絢麗多彩,題材主要有高原風景、歷史傳說、佛教故事和布達拉宮建造場面等,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宮內收藏了大量文物珍寶,有各式唐卡(佛教卷軸畫)近萬幅,金質、銀質、玉石、木雕、泥塑的各類佛像數以萬計。此外還有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明清皇帝的赦書、印璽,各界贈送的印鑒、禮品、匾額和經卷,宮中自用的典籍、法器和供器等。其中如金汁書寫的《甘珠爾》、《丹珠爾》(兩者都是藏文的《大藏經》)、貝葉經《時輪注疏》、釋迦牟尼指骨舍利、清朝皇帝御賜的金冊金印等都堪稱稀世珍寶,價值連城。
在(zai)豐(feng)富的(de)(de)(de)(de)藏品中,最重要的(de)(de)(de)(de)是安放(fang)歷代達(da)(da)賴(lai)(lai)喇(la)嘛遺體(ti)的(de)(de)(de)(de)靈(ling)塔(ta)(ta)(ta)。從(cong)五世(shi)(shi)到(dao)十三世(shi)(shi),除(chu)了(le)(le)被(bei)革除(chu)教職的(de)(de)(de)(de)六(liu)世(shi)(shi)外(wai),其余(yu)八位都建造了(le)(le)奢華的(de)(de)(de)(de)靈(ling)塔(ta)(ta)(ta)。這(zhe)些靈(ling)塔(ta)(ta)(ta)大小(xiao)有別,但形式(shi)相同(tong),均由塔(ta)(ta)(ta)頂(ding)(ding)、塔(ta)(ta)(ta)瓶(ping)和(he)(he)塔(ta)(ta)(ta)座組成(cheng)(cheng)。塔(ta)(ta)(ta)頂(ding)(ding)一般十三階,頂(ding)(ding)端鑲(xiang)以日月(yue)和(he)(he)火焰輪。塔(ta)(ta)(ta)瓶(ping)存放(fang)遺體(ti),分成(cheng)(cheng)內(nei)外(wai)兩間。外(wai)間設(she)佛龕(kan),供千(qian)手(shou)千(qian)眼觀音像,內(nei)間一床一桌(zhuo),床上安放(fang)達(da)(da)賴(lai)(lai)尸棺(guan),書桌(zhuo)上放(fang)置達(da)(da)賴(lai)(lai)生前(qian)用(yong)(yong)過的(de)(de)(de)(de)一套法器(qi)和(he)(he)文房(fang)用(yong)(yong)品。所有靈(ling)塔(ta)(ta)(ta)都以金(jin)皮包(bao)裹、寶玉鑲(xiang)嵌,顯得金(jin)碧輝(hui)煌(huang)。其中五世(shi)(shi)達(da)(da)賴(lai)(lai)的(de)(de)(de)(de)靈(ling)塔(ta)(ta)(ta)高達(da)(da) 14.85米(mi),當時為建造它,共花費白銀(yin)104萬兩,并(bing)用(yong)(yong)去了(le)(le)11萬兩黃(huang)金(jin)和(he)(he)15000多(duo)顆珍(zhen)珠、瑪瑙、寶石等。十三世(shi)(shi)達(da)(da)賴(lai)(lai)的(de)(de)(de)(de)靈(ling)塔(ta)(ta)(ta)也(ye)高達(da)(da)14米(mi),用(yong)(yong)去了(le)(le)1.9萬兩黃(huang)金(jin)。還(huan)有五世(shi)(shi)達(da)(da)喇(la)的(de)(de)(de)(de)靈(ling)塔(ta)(ta)(ta)里(li)有一顆大象腦里(li)生成(cheng)(cheng)的(de)(de)(de)(de)比(bi)大指拇還(huan)大的(de)(de)(de)(de)珍(zhen)珠
【周邊情況】
布達拉宮主體建筑的東西兩側分別向下延伸,與高大的宮墻相接。宮墻高6米,底寬4.4米,頂寬2.8米,用夯土砌筑,外包磚石。墻的東、南、西側各有一座三層的門樓,在東南和西北角還各有一座角樓。宮墻所包圍的范圍全都屬于布達拉宮。
宮墻內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布著原西藏政府噶廈的辦事機構,如法院、印經院和藏軍司令部等。此外還有作坊、馬廄、供水處、倉庫、監獄等宮廷輔助設施也都設在這里。
宮墻內的山后部分稱做“林卡”,主要是一組以龍王潭為中心的園林建筑,是布達拉宮的后花園。五世達賴重建布達拉宮時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后來六世達賴在湖心建造了三層八角形的琉璃亭,內供龍王像,故此稱為龍王潭。
紅山的右側有一座藥王山,山上有17世紀建造的一座藏醫學院。宮前公路南側有一塊“達扎路恭紀功碑”,是吐蕃贊普赤松德贊為表彰其大將達扎路恭于唐廣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長安而建立的。在宮墻周邊,近年來新建了不少商業設施,與布達拉宮莊嚴肅穆的氣氛形成強烈的反差。
今天,人們眼中的布達拉宮,不論是它石木交錯的建筑方式,還是從宮殿本身所蘊藏的文化內涵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獨特性。它似乎總能讓到過這里的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統一花崗石的墻身;木制屋頂及窗檐的外挑起翹設計;全部的銅瓦鎏金裝飾,以及由經幢、寶瓶、摩羯魚、金翅鳥做脊飾的點綴……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宮殿顯得富麗堂皇。大殿內的壁畫亦算是布達拉宮內一道別致風景,在這堪稱巨型繪畫藝術長廊內,既記載有西藏佛教發展歷史,又有五世達賴生平,文成公主進藏過程,還有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剛等等,說它是一部珍貴的歷史畫卷毫不為過。
獨特的布達拉宮同時又是神圣的。因為每當提及它時都會很自然地聯想起西藏。在人們心中,這座凝結藏族勞動人民智慧又目睹漢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經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圣地的地位絕對地成為了藏民族的象征。
舉世(shi)聞名的(de)(de)(de)布(bu)(bu)達(da)拉(la)(la)(la)宮是(shi)雪域高原的(de)(de)(de)標志性建(jian)筑(zhu),同時(shi)也是(shi)寶貴的(de)(de)(de)世(shi)界文(wen)化遺產(chan)之(zhi)一。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去看布(bu)(bu)達(da)拉(la)(la)(la)宮,這座雄偉的(de)(de)(de)宮殿都不(bu)失(shi)壯(zhuang)麗(li)巍峨的(de)(de)(de)氣勢。然而(er),“布(bu)(bu)達(da)拉(la)(la)(la)宮老(lao)(lao)了(le)”,已(yi)在(zai)布(bu)(bu)達(da)拉(la)(la)(la)宮工作了(le)15年之(zhi)久(jiu)的(de)(de)(de)布(bu)(bu)達(da)拉(la)(la)(la)宮管(guan)理(li)處處長強巴格桑,在(zai)接受(shou)記者采訪時(shi)介紹說(shuo),“布(bu)(bu)達(da)拉(la)(la)(la)宮大(da)多(duo)數(shu)建(jian)筑(zhu)距今已(yi)有350多(duo)年的(de)(de)(de)歷史,少數(shu)建(jian)筑(zhu)甚至有1300年的(de)(de)(de)歷史”,“不(bu)過(guo)在(zai)中央政府的(de)(de)(de)關心(xin)下(xia)(xia),國家兩次(ci)下(xia)(xia)撥巨資(zi)對布(bu)(bu)達(da)拉(la)(la)(la)宮進行大(da)規模的(de)(de)(de)維修(xiu)。之(zhi)前,我們對布(bu)(bu)達(da)拉(la)(la)(la)宮進行了(le)有史以來投資(zi)最大(da)、規模最大(da)、涉及項目(mu)最多(duo)的(de)(de)(de)一次(ci)大(da)的(de)(de)(de)維修(xiu)工程,‘大(da)手術(shu)’正使‘這位老(lao)(lao)人(ren)返(fan)老(lao)(lao)還童(tong)’,老(lao)(lao)當(dang)益壯(zhuang)”。
一千三百年前的“白色宮殿”
布達拉宮的建造與吐蕃第三十二代贊普松贊干布密不可分。相傳1300年前的公元7世紀初,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后,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取名叫布達拉宮。“樓群一側為藏王的寢宮,中間宮殿的頂部建有佛塔,另一側是后宮。在后宮與中間宮殿之間架有四層樓高的銅鐵鑄空中廊橋。那時的布達拉宮外有三道圍墻,最外一堵圍墻直到今天北京路上的白塔處”,布達拉宮管理處副處長尼瑪次仁談起布宮,如數家珍。他告訴說,“那時布宮的三大建筑,均通體粉白,聳立在紅山上顯得圣潔而雄偉,藏民們都稱之為‘白色的宮殿’”。
然而,布(bu)(bu)達拉(la)宮就它的(de)(de)布(bu)(bu)局、佛(fo)像、供物(wu)等,與西(xi)藏(zang)(zang)其他的(de)(de)寺(si)廟并(bing)無差別,為什么稱之(zhi)為“宮”而不是(shi)“寺(si)”?對此問題,尼瑪(ma)次仁(ren)解(jie)釋說,其時(shi)西(xi)藏(zang)(zang)還不是(shi)政(zheng)教合一(yi)的(de)(de)社(she)會,當時(shi)的(de)(de)布(bu)(bu)達拉(la)宮只是(shi)作(zuo)為藏(zang)(zang)王的(de)(de)宮殿而存(cun)在,并(bing)無香火(huo)。“自從五(wu)世(shi)達賴喇嘛(ma)受清順治皇帝冊封成(cheng)為西(xi)藏(zang)(zang)政(zheng)教首(shou)腦后(hou),布(bu)(bu)達拉(la)宮不僅(jin)是(shi)政(zheng)權機關所(suo)在地(di),也是(shi)藏(zang)(zang)傳佛(fo)教大活(huo)佛(fo)的(de)(de)居所(suo),于是(shi)布(bu)(bu)達拉(la)宮自然成(cheng)為藏(zang)(zang)民頂禮膜拜、供奉香火(huo)的(de)(de)圣地(di)了。”
重建布宮 五世達賴秘不發喪13年
“吐蕃王朝滅亡之后,古老的(de)(de)宮(gong)堡也大(da)(da)部分(fen)毀于戰火,加上雷擊(ji)等(deng)自然災(zai)害,布(bu)達拉宮(gong)的(de)(de)規模日益縮小,甚至一度被納入大(da)(da)昭寺(si),作為(wei)其(qi)分(fen)支機構進行管理。如今(jin)的(de)(de)布(bu)達拉宮(gong)只尚存(cun)有當時的(de)(de)法王洞(dong)和帕(pa)巴(ba)拉康。”據了(le)解(jie),位于紅宮(gong)第12層的(de)(de)法王洞(dong)為(wei)松贊干布(bu)當年的(de)(de)修行洞(dong),洞(dong)內還(huan)有吐蕃時期的(de)(de)遺物,如爐灶、石(shi)(shi)鍋、石(shi)(shi)臼等(deng)。頂層的(de)(de)帕(pa)巴(ba)拉康也叫(jiao)觀音殿,門(men)楣上有塊大(da)(da)匾,上書“福田妙果”4字(zi),為(wei)清同治皇帝御(yu)筆(bi)。
布達拉宮金頂。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布達拉宮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的白宮及其圓寂后修建的紅宮,“此后歷代達賴又相繼擴建,終成布達拉宮今日之規模。”據悉,外觀共13層的布達拉宮,整體建筑主要由東部的白宮,中部的紅宮及西部白色的僧舍組成,包括山下印經院和后花園宗角祿康等附屬建筑,布達拉宮占地達13公頃。
據了(le)解(jie),五世(shi)達(da)賴喇(la)嘛(ma)(ma)(ma)于公元1645年(nian)開始重建布(bu)(bu)宮(gong)的。后來,五世(shi)達(da)賴喇(la)嘛(ma)(ma)(ma)因(yin)年(nian)高而將政(zheng)(zheng)務委托攝(she)政(zheng)(zheng)第(di)(di)巴(ba)(ba)處理,為樹立第(di)(di)巴(ba)(ba)威(wei)望,五世(shi)達(da)賴喇(la)嘛(ma)(ma)(ma)以按手印而使眾(zhong)人(ren)聽命于第(di)(di)巴(ba)(ba)。所以進(jin)入(ru)白宮(gong),你(ni)就會(hui)看到南壁玻璃罩內的那枚代表權勢的神(shen)秘(mi)手印。1682年(nian)五世(shi)達(da)賴喇(la)嘛(ma)(ma)(ma)圓(yuan)寂后,攝(she)政(zheng)(zheng)第(di)(di)巴(ba)(ba)·桑結嘉(jia)措(cuo)為了(le)讓工程順利進(jin)行,將五世(shi)達(da)賴喇(la)嘛(ma)(ma)(ma)圓(yuan)寂的消息秘(mi)不發喪(sang)長達(da)13年(nian)之久。因(yin)此,公元1693年(nian)布(bu)(bu)宮(gong)重建工程結束后,落成(cheng)紀(ji)念碑只(zhi)得以無(wu)字(zi)碑的形式(shi)出現。而今天人(ren)們(men)到布(bu)(bu)宮(gong)朝拜、參觀,大多會(hui)從這塊地處紅山(shan)腳(jiao)下的無(wu)字(zi)碑開始他們(men)游歷(li)的步伐。
未設靈塔的六世達賴喇嘛
紅宮主體為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和佛殿。一世至四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分別安放在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和拉薩的哲蚌寺,除六世達賴喇嘛外,五世至十三世達賴喇嘛等八位的靈塔則全部安放在布達拉宮的紅宮里。布達拉宮里唯一保留有六世達賴喇嘛遺跡的地方,是他曾經的寢宮——德丹吉殿。緣何如此,據稱是這位被譽為“情歌圣手”的活佛其時爭議頗多。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yang)嘉措(cuo)14歲時入主(zhu)布達拉(la)宮,傳(chuan)(chuan)聞他始終(zhong)未能(neng)忘情(qing)于世俗生活,并以(yi)親身感受創(chuang)作了大量詩歌(ge)。相傳(chuan)(chuan)八廓街的瑪吉阿米,就是他當年與情(qing)人(ren)幽會的地方。康熙三十二年,倉央(yang)嘉措(cuo)殃及于西藏的政教斗(dou)爭,被清廷廢除,解(jie)送北上,傳(chuan)(chuan)說(shuo)道經今青(qing)海湖時,夜中遁去,不(bu)知所終(zhong)。
相關產品推薦
-
雪域高原/大美青海/青海湖/神秘西藏布達拉宮四臥15日游
7480元起
-
西藏旅游/拉薩/布達拉宮/林芝/羊湖/納木錯四臥十二日游
3250元起
-
西藏賞桃花拉薩/大昭寺/魯朗林海/大峽谷/南伊溝十一日游
335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