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線路分類
九吾山

門票信息: 60元起(僅供參考); 特惠政策: A.免票政策:兒童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免票;70周歲以上(含70歲) 60元起(qi)(僅(jin)供參考); 特惠(hui)(hui)(hui)政(zheng)策(ce): A.免票(piao)(piao)政(zheng)策(ce):兒(er)童(tong)身高1.2米(mi)(含1.2米(mi))以下免票(piao)(piao);70周(zhou)(zhou)歲(sui)以上(含70歲(sui))老(lao)年人(ren)(ren)持(chi)身份證(zheng)(zheng)或老(lao)年證(zheng)(zheng)免票(piao)(piao);現役(yi)軍(jun)人(ren)(ren)持(chi)軍(jun)官證(zheng)(zheng)、殘疾人(ren)(ren)持(chi)殘疾證(zheng)(zheng)、優秀教師憑相關(guan)證(zheng)(zheng)件免票(piao)(piao)。 B.優惠(hui)(hui)(hui)政(zheng)策(ce):兒(er)童(tong)身高1.3(含1.3米(mi))—1.4米(mi)(含1.4米(mi))、65周(zhou)(zhou)歲(sui)(包含65周(zhou)(zhou)歲(sui))至70歲(sui)(不含70歲(sui))之間老(lao)人(ren)(ren)(憑老(lao)年證(zheng)(zheng)或身份證(zheng)(zheng))可購景區優惠(hui)(hui)(hui)票(piao)(piao)(上述優惠(hui)(hui)(hui)政(zheng)策(ce),需到景區自行購買(mai))。
景點地址:陜(shan)西(xi)省延安市志(zhi)丹縣永寧(ning)鎮東南(nan)15公(gong)里(li)處(chu)
交通信息: 自駕:從延安市出(chu)發,沿S303至(zhi)志丹(dan)縣雙河(he)鄉康家溝,左(zuo)轉駛入甘(gan)(泉)志(丹(dan))路至(zhi)永寧鎮定邊(bian)渠即到。
九吾山簡介:
九吾山是一個天然的森林公園。九吾山因其形似馬頭,民間俗稱馬頭山。馬頭山又名云霧山、龍首山、藥王山,按弘治本《延安府志》其名為九吾山。九吾山地處子午嶺山系,位于志丹縣東南40余公里處的永寧鎮境內,周圍四十多平方公里全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蓋,山谷里滿目是數丈高的紅石崖,流水下切,溪溝曲折幽閉,只聞流水叮咚,不見碧波蕩漾。山坡上松柏郁閉成林,橡樹等雜木點綴其間,春夏時節,滿眼青綠,綠樹成蔭,各類花朵競相開發,各種飛禽走獸隨時可見。進入秋季,群山連續,層林盡染,美不勝收。宜人的氣候,清新的空氣,迷人的景色,幽雅的環境,是人們休閑避暑的樂園,游覽觀光的圣地。
2007年以來,志丹縣提出了構建文化名縣發展戰略,把開發九吾山(馬頭山)森林公園列為縣上的一項重點建設項目,先后投資5000多萬元,分四期對九吾山森林公園進行了開發,先后修筑了進山二級公路10.8公里,鋪設了風景區攀山臺階1.5公里,修復了部分古建筑,實施了供水、供電工程,對真身坐化泥塑彩繪像進行了修復、保護。在基礎設施建設趨于完善,具備對外開放條件的情況下,志丹縣于10月18舉行了隆重的開園儀式,九吾山(馬頭山)森林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九吾山是一個紅色革命根據地。在大革命陜北鬧紅時期,劉志丹、高崗等曾在這里養傷生息,曾經是劉志丹將軍的兵工廠,是陜北紅軍的一塊重要軍事基地,為陜北革命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1936年中共中央在九吾山舉行了全國哥老會代表大會,到會人員上千人,中共白區工作部長龔逢春,省白區工作部長賈拓夫,哥老會首領馬錫五、馬海旺等參加了大會,在我黨的努力下,制定了抗日救國十大條規,通過了《中華江湖抗日救國會簡章》,對民間組織參加抗日統一戰線產生了重大影響,也為我黨爭取廣大人民群眾與民間組織的支持檔奠定了堅實基礎。
1939年,國民黨對陜甘寧邊區實行經濟封鎖,陜北哥老會龍頭大爺馬海旺(當地人)積極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在九吾山下開荒150多畝,產糧120多石,交愛國糧3萬多斤,被評為邊區勞動模范,同時掩護和照顧了很多受傷紅軍官兵,為陜北革命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墓被縣政府命名為志丹縣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就在九吾山下。
九吾山是陜北的一座宗教名山。
據舊志記載,九吾山在1120年的宋徽宗宣和二年時就開始有廟宇建造,到明末清初已成為陜北著名的宗教圣地。從弘治本《延安府志》看,這里最早供奉的宋末名將李顯忠(謚順惠王)。從出土的萬歷四十五年碑文看,至萬歷時這里已經有玄天上帝宮、龍首山廟、三元靈官黑虎殿等五座大殿。
更為(wei)稱(cheng)奇(qi)的(de)是在昔日道士生活的(de)石庵內存有(you)(you)一(yi)尊(zun)真(zhen)身坐(zuo)化泥塑彩(cai)繪像(xiang)(xiang)。上世紀七十年代(dai)這一(yi)奇(qi)跡被一(yi)位知(zhi)青發現(xian)(xian),后經縣(xian)上尋查證實(shi),于(yu)2005年被找到,在組(zu)織有(you)(you)關專家學(xue)者采用現(xian)(xian)代(dai)技術進(jin)(jin)行(xing)(xing)鑒定論證,初(chu)步認定成像(xiang)(xiang)時(shi)代(dai)應為(wei)明末(mo)清(qing)初(chu),是目(mu)前已知(zhi)唯一(yi)一(yi)件(jian)這類雕(diao)塑品,該坐(zuo)化像(xiang)(xiang)全國罕見(jian),我省首例,對(dui)于(yu)研究古代(dai)宗(zong)教(jiao),民(min)族融(rong)合,文物保護與醫學(xue)上最早(zao)的(de)干(gan)尸處理以及(ji)自然科學(xue)方面都有(you)(you)重(zhong)要價(jia)值(zhi)。在志(zhi)丹縣(xian)進(jin)(jin)行(xing)(xing)九(jiu)吾山(shan)(馬頭山(shan))森林公(gong)園開發之際,民(min)間(jian)宗(zong)教(jiao)組(zu)織也對(dui)道教(jiao)廟宇進(jin)(jin)行(xing)(xing)了(le)(le)修建,新(xin)建了(le)(le)玄(xuan)天上帝宮、惠王殿、圣(sheng)(sheng)公(gong)圣(sheng)(sheng)母殿、戲樓等(deng),雕(diao)塑塑像(xiang)(xiang)34尊(zun),繪制壁畫310平方米(mi)。廟宇的(de)修建,吸(xi)引了(le)(le)不少道教(jiao)信仰者,一(yi)時(shi)香煙繚繞(rao),善(shan)男信女趨之若鶩。